最近中国的“免签朋友圈”扩容得挺热闹,6月,中国对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波兰这几个国家又宣布了单方面免签。
不管网上怎么讨论,这些事对旅游业来说绝对是利好——免签这剑,指哪来哪。
从去年年底开始,我们对一系列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,还和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做了互免签证。这之后的效果可以说是“立竿见影”。
用数据说话:国家移民管理局显示,今年一季度,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,以旅游观光最多,占到三成以上。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《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》中,中国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位列全球第八。
外国人来华旅游热潮再现,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。“免签”带来的出入境手续上的便利是一方面,国家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。
持续开展国家旅游形象系列推广活动,恢复和加开国际航班,利用好成都大运会、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契机吸引游客,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成功刺激了外国游客来华旅游需求。
而除了免签“开门”、航班“修路”以“宴宾客”外,我们还要搞好服务,力求游客便捷舒适,尽兴而归。
要旅游,就要消费,要消费,就得支付。外国人习惯了用银行卡支付,而中国更流行的是移动支付,怎么让外国人在中国付款更便利,直接关系到外国人在中国的体验。
高层显然看到了这一点。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》,央行和外管局马上紧跟步伐,又先后联合相关部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文旅场所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》、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》,进一步细化了支付服务的优化措施。
这几个文件的整体思路很明确,一方面要优化银行卡、现金支付业务,因为外国人对这些方式比较熟悉。另一方面,也要不断丰富完善移动支付应用,增加移动支付对外国人的适配性,让外国人来中国之后,也可以像中国人一样“扫一扫”就能轻松支付。
在央行和外管局的指导下,平台企业都行动了起来。从去年开始,支付宝通过“下载支付宝APP后绑定境外银行卡”(外卡内绑)和“直接使用境外电子钱包扫支付宝二维码”(外包内用)两套服务方案,实现外国游客在境内便捷移动支付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,都感受到了来华旅游的便利。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个项目组的调研报告,来华多次的外国游客明显感受到支付体验已经有大幅改进,他们也习惯了用中国本地的支付方式。比方说,超过六成的外国游客把支付宝作为在华支付的首选。还意外发现两个特点,一是越年轻越爱用中国的移动支付,二是用过的都说好,97%的支付宝用户还会推荐给朋友用。
这都说明,上述便利入境游客的举措已经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今年很多外国博主都在发视频,他们去了中国的很多小县城,逛市场,品小吃,感受到中国的生机活力和现代化。对县城里的中小商家而言,二维码是最主要的收款方式,外国人用上了“中国式”移动支付,就自然有了更“地道”的中国旅游体验。
不要小看了外国人来中国这件事,这并不只关乎旅游业,它背后其实有我们这个国家的大战略。
第一,外国人入境越来越多,对商家尤其是中小商户来说,是消费的新增量。去年亚运会期间就有个新闻,杭州一家葱包桧小店的店主吴阿姨,在亚运期间卖出了上千个葱包桧,其中很多消费者都是外国人。
中国现在的开放是双向开放,不仅是中国货物走出去,还要让外国消费者走进来,这不仅会给商家带来新的生意,给中国经济带来活力,也会让中国服务业更有竞争力,不断形成正向循环。
第二,外国人来中国,是我们向他们展示中国真实形象的最好契机。网上有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欢迎外国人,甚至搞单方面的免签,其实道理很简单,外国人来中国多了,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对中国的种种误解。
这些年,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多了,双边关系里出现摩擦其实也是正常的,外媒很多对中国的报道,其实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。最近我看很多视频,外国人对中国的便捷、安全、烟火气都赞不绝口,原来中国不是一些媒体里报道的那样,也不是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。
前面提到北外做的那个调查,有98%的来华外国人都表示,会推荐周围的人来中国。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,来到中国,他们周围不仅会有更多人来旅游,还可能会有更多人来投资、经商、做生意。在逆全球化的时代,我们做对外交流和沟通,反而更要从细节上破局。
第三,外国人更愿意来中国了,中国可以主办更多的多边活动,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。去年的大运会、亚运会其实都是很成功的例子。
有一个数据是,今年前五个月,入境宾客用支付宝在大连的消费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倍。外国人在中国支付方便了,消费体验更好了,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。
这几年,国内国际的形势都越来越复杂,各方面的挑战都很多。但我们其实还是要有信心的,无论是外国人入境的井喷,还是前几个月中国外贸的回升,都反映了一个事实,中国正在以自己的节奏,打造一个高水平开放的、全球化的人流和商贸网络。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,中外之间的交流也一定会越来越多,我们有理由保持信心。